漆贵春:建议大力支持四川省装配式建筑发展
浏览: 发布日期:2025-01-23
1月19日至25日,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第三次会议、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今年四川省两会,四川天府新区商会共有12位成员参与,他们依托各自的专业领域,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建言献策。官微特别策划“两会之声”系列报道,传递他们的两会“好声音”。

两会代表说
漆贵春
政协四川省十三届委员会常委
四川天府新区商会常务副会长
成都华阳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四川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大省、建筑业大省。但长期以来依赖传统建筑模式所带来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建筑质量等问题,成为制约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省政协委员漆贵春提出了关于大力支持四川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建议。
漆贵春表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对于四川省而言,不仅是顺应国家建筑业转型升级战略布局的必然之举,更是立足本省实际,破解当前建筑行业困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目前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下列问题:行业认知局限、政策落地障碍、产业协同困境、技术实践短板。针对这四项问题,他提出了以下发展建议:
1、强化宣传教育引导
定期组织装配式建筑专题培训,针对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建筑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施工一线工人等不同受众,定制差异化培训课程;树立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标杆,精选一批涵盖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不同类型的优质项目,向社会开放展示,通过实地观摩、项目讲解,让公众近距离了解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品质效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装配式建筑在节能减排、提升建筑质量、缩短工期等方面的显著成效。
2、优化政策扶持体系
细化补贴奖励政策,增强政策激励的精准性与实效性。依据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绿色节能标准、新技术应用程度等指标,分层级制定补贴标准;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在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推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科研机构、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激发创新活力。强化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金融产品,如低息贷款、长期贷款、绿色信贷等;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创新融资模式,例如采用项目融资、供应链金融等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保障土地供应,在土地出让规划中,明确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用地比例与优先供地政策,从土地资源配置层面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聚焦省内现有优势建筑企业,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技术支持等手段,助力企业整合资源,向集设计、生产、施工、运维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综合服务商转型。加强产业链协作,构建紧密的产业协同生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构件生产企业、施工企业、物流企业、科研机构等产业链上下游主体深度合作,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如构件生产企业依据施工进度需求。优化产业布局,依据各地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规划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重点,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提升全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的整体合力与竞争力。
4、加速技术创新应用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携手合作,围绕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优化、构件连接技术创新、智能化建造装备研发等关键领域,设立联合研发项目,争取政府科研经费支持,突破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引进高端人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如研发高性能预制混凝土构件、新型钢结构连接节点等,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更优质的技术解决方案。推广先进技术与装备,定期举办装配式建筑技术与装备展览、推介会,展示国内外最新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工艺、设备,为企业搭建技术交流与引进平台;建立先进技术装备应用示范项目库,对率先应用新技术、新装备且成效显著的项目给予奖励。
5、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支持建筑类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装配式建筑相关专业与课程,培养既懂建筑专业知识又掌握装配式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鼓励企业与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通过订单式培养、在职培训等方式,为企业精准输送急需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装配式建筑技能培训,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为装配式建筑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来源:天府新区商会官微)
博悦佳软瓷咨询热线: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